湖北日报—年阅读量从8.9本到264本

“小尾巴跑得真快呀!可是,长尾巴跑得更快……”声音稚嫩甜美,语调抑扬顿挫,感情十足。这篇《一直爱你,永远爱你》由黄石市黄石港区中山小学二年级学生孙海翔与妈妈共同朗诵,一经发布,立即引来学生和家长点赞。

这是该校推出的以“爱”为主题的朗诵活动,学生和家长参与踊跃。

近年来,黄石港区为培养儿童阅读习惯,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,帮助他们享受阅读,不断创造条件、创新形式,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阅读的“种子”。

年阅读量从8.9本到264本

4月26日上午8时许,黄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“阅亮书架”前,一个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绘本。

“阅亮书架”是黄石港区引进并推广的共享公益图书项目,为在校儿童提供优质阅读书籍。去年4月开始,项目陆续入驻该区30多所幼儿园、5所小学。

记者看到,书架高1.7米,分6层,5000册各类绘本整齐排列。孩子们抬头一望,书籍一览无遗。

“书籍经过严格挑选,都是国内外最新精品,很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,对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帮助不小。”副园长刘红说,幼儿园也有不少图书,但都比较旧、更新慢,满足不了需求。“书定期更新,极大地补充了幼儿园的书籍数量和种类。”

每天放学,这里热闹无比,孩子们带着家长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。6岁的邓时飏是书架的常客,习惯每天早早来到这看书,放学时还要挑2本书让妈妈借回去看。他喜欢看小百科全书,他得意地说:“昨天看了4本,认识的字可多了”。他拿起一本《妈妈发火了》读起来,非常流利,少有不认识的字。

一位家长说,好的绘本很贵,动辄上百元,甚至更高;平时工作忙,难得有时间去读书馆。“在这里借书方便多了,孩子也爱看。”

正确阅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。智趣7班老师张佳说,每天会从书架上挑选一些书读给孩子们听,引导他们正确阅读。“以前餐前10分钟都是放动画片,现在变成读书分享会,孩子们争着上台读自己喜欢的书,老师做点评,很有成就感。”伏语茜已经读了200多本,还帮助老师组织分享会、交流自己读书心得,像个小老师。

孩子们的阅读量迅速提高。“据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,2018年,0到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阅读量为8.91本。”项目负责人邓永锐说,项目运行一年,平台注册用户平均阅读量264本,最高的达到400多本。

带着孩子们一起朗读

“一起读书吧”是由黄石港区委宣传部打造的一档阅读栏目。从2018年元旦开始,每周5期,每所小学轮流选择主题、录制分享内容,定期发布。

“声音传播情感,情感滋养人生。”该校校长陈笑萍说,朗读能让文字变得生动,产生共鸣,能更好地促进阅读,提高阅读能力。

四(2)班的罗文慧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录朗诵内容时的情形。她在读冰心的《雨后》时,有一句“小心,滑”,与奶奶一起练了很多次,但总把握不了。“最后想起老师说的,只有自己走进文章里,才能感受作者情感。”节目录好后,受到同学及老师一致好评,她的兴趣越来越浓。

“要引导他们精读。”该校德育主任杨乔说,通过深入了解作者、文章背景,掌握文章情感,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能快速提高。

课内与课外互补。杨乔说,老师教完课文后,会推荐相关的文章让同学们去阅读。龚子瑜在学完《我和祖父的园子》后,就找到《呼兰河传》读起来,还录了一期节目。“我已看完四大名著原版,正在看《史记》。”他非常自豪。

学生个人读、学生对读、亲子共读、师生对读……朗读形式不断创新。“每期节目都会有老师讲析、点评,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和朗读水平。”

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喜爱上了朗读,阅读兴趣日益深厚。陈笑萍说,去年下半年,学校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,长期举行“小书虫推介”活动,每个学生都可上传录制好的节目,推介自己喜爱的书。“亲子共读的节目越来越多,说明有些家长也开始喜欢上阅读了。”